《光之征途》是一款由四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制作的国产平台跳跃游戏。 在追光之旅中,玩家将扮演来自深海的精灵,使用跳跃、冲刺、跳墙等操作穿越危险场景。 这款游戏画面细腻柔和,关卡设计错综复杂,难度高得惊人——十多个小时,我已经死了3000次,连拇指都肿了,但我还在努力过关。 中间。 对于硬核玩家来说,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挑战自我的舞台,但对于普通玩家来说似乎有点太难了。
历经磨难,才能成为光
高难度下的“苦难”,这是游戏体验的核心。 为了给玩家带来艰巨的挑战,制作组在设计难度时也放空了思路,从多方面提升了关卡的难度。
从第一章开始,关卡中的平台布满了倒刺,几乎没有安全的立足点。 本游戏并没有像一些跳台游戏那样用小判断来欺骗玩家的眼睛,而是让所有的倒钩判断都略大于图像范围。 地面上的荆棘足以对侧墙上的玩家造成伤害,这使得玩家在抓墙时必须小心。
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部分也因为细节的微小变化而面临风险。 唯一的办法是,在“最方便”的位置往往会有一两个致命的倒钩,这会让玩家一不小心就扑到街上; 有时拐角处的倒钩会被故意拉长,让玩家措手不及; 某些平台之间存在着非常极端的距离,需要玩家充分挖掘身体的潜力……这些变化对玩家操作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除了准确度之外,游戏还会时不时的考察玩家的耐力。 很多关卡都会有好几屏长,第2章的最终关卡已经达到了六屏的垂直高度。 漫长的过程也减少了容错空间,让玩家必须时刻保持专注,才不会因为死亡而被送回起点。
与静态关卡中简单明了的“难”不同,动态关卡更需要玩家把握时机。 在第一章中,玩家必须沿着水柱之间的空隙移动。 稍微快一点或慢一点就会击中致命的水柱。 第二章会设置很多时间限制,如果玩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光束,它就会消失在黑暗中。 而且移动平台、水柱、各种器官也在不断测试中它是玩家快速正确操作的能力。
到了第三章,更多的解谜元素也将考验玩家的脑力。 关卡增加了可以移动和穿透的石头后,可能的路线也增加了。 玩家需要思考并尝试找到通过关卡的正确方法。 这些尝试往往基于大量的死亡,从而更体现了思考的重要性。
如此综合的难度给玩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 值得一提的是,游戏没有提供任何难度选项,也没有“辅助模式”等识别方式。 这个游戏的难度曲线非常陡峭。 第一章几乎达到了《蓝色》A面最终章的难度。 以后的关卡难度会不断增加,只有有足够耐心的硬核玩家才能通过关卡。 而像我这样手残的玩家,在面对远远超出自身能力的挑战时,难免会觉得煎熬多过乐趣。
精美的关卡设计
除了“难度”外,这款游戏的关卡也非常精致,每一章都有自己的特色。
第一章“幽静森林”中,旋转的水柱不断移动,在关卡中营造出不时变化的安全地带。 玩家需要把握时机,穿梭于安全区,有时还会使用破损的临时平台作为“盾牌”。 随着章节接近尾声,一只巨大的章鱼会出现在背景中,随着玩家前进,它会摇晃许多危险的岩石。 这些石头不仅以陷阱的形式出现,而且在某个时刻成为垫脚石。 一旦玩家错失良机,就会出现“有人活着,但他已经死了”的悲剧。
第2章“试炼遗迹”更加机械化,加入了发射器和带电蹦极绳等新元素。 控制这些元素状态的开关有时会在场景中移动以“供电”范围内的设施。 玩家需要追逐开关,以便在元素打开的那一刻使用它们。
在第 3 章“失落的山谷”中,玩家将花更多时间思考如何规划前进的道路。 此时,充当门钥匙的光球也有了新的作用,让玩家可以以获取光球的路线为依据,然后在此之上寻找可能的不同路径。 对于一些看似不可逾越的距离,玩家需要依靠冲击不断推石作为垫脚石。 玩家带着新能力冲刺后,关卡中的石头会弹跳除了力板的功能外,还增加了发射器功能。 此时,玩家的回程已成为体验不一样的新关卡。
海底世界
UE4引擎加持的游戏画面有层次感。 场景中的平台包裹在模糊的深海背景中,搭配细腻柔和的灯光效果,不时会有鱼群和脉动的光点,给玩家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。 但是,太难的关卡也可能让玩家难以停下来欣赏,从而忽略沿途的美景。
为了让玩家在不断的挑战中呼吸,本作还加入了一些关卡间的过场动画。 NPC会提醒玩家小心阻碍前进的巨大章鱼,给玩家分配“试炼”任务,或者鼓励玩家“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”…… 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和情节,但这些段落也让玩家的旅程更有仪式感。
总评
《光之旅程》设计精巧,在体验极难考验的同时,也能从中获得不少乐趣。 超高的操作精度要求、快节奏的关卡、多样的机制,让玩家无暇休息,时刻都在经受着全方位的高强度考验。 至于这种“受苦”的经历是挑战还是折磨,因人而异。